术中磁共振导航在胶质母细胞瘤治疗中的价值
【Ref:Kubben PL, et al. Surg Neurol Int.2014 May 15;5:70. doi: 10.4103/2152-7806.132572. eCollection 2014.】
尽管胶质母细胞瘤(GBM)切除率的预后价值还有争议,但是为提高GBM切除率已出现多种技术,如术中磁共振(iMRI)导航。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神经外科的Pieter L. Kubben等通过一项小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比较常规导航手术与术中磁共振导航手术在GBM治疗中的价值。试验的中期分析结果发表在2014年5月《Surgical Neurology International》上。
研究纳入14例幕上GBM成年患者,术前评估有望达到全切除。患者分为两组,超低场强(0.15 T)术中磁共振导航手术组(iMRI组)和常规导航手术组(cNN组)。主要结局指标是残余肿瘤体积(RTV)百分比;次要结局指标是临床表现、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HRQOL)和生存期。cNN组中位RTV是6.5%,四分位数范围是2.5%~14.75%;iMRI组中位RTV是13%,四分位数范围是3.75%~27.75%。但是Mann‐Whitney检验表明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28)。cNN组中位生存期是472天,四分位数范围244~619天;iMRI组中位生存期是396天,四分位数范围是199~599天(P=0.81),在临床表现方面两组也无差异。HRQOL由于样本量太少,只做了统计性描述。
最后作者认为,尽管目前缺乏评估GBM切除率的有效结局指标,但该研究比较了iMRI导航与cNN导航对GBM治疗的影响,包括切除程度、临床表现和生存期,没有发现iMRI有明显优势;对于GBM,术中超低场强(0.15T)磁共振与普通导航相比,性价比并不高。
图1. 研究流程图。
图2. 两组患者基线比较。
图3. 两组患者肿瘤体积数据。
图4. 两组患者生存状况分析。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G(x)编译,德国科隆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郑锋审校,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神外资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神外助手”。请各微信公众号、网站及客户端尊重《神外资讯》版权,经许可转载文章时请清楚注明来源为“神外资讯”。《神外资讯》,欢迎您转发朋友圈。